頸椎病是一種退行性疾病,其發生發展和多種因素有關,主要有以下幾類:
1.職業因素 :如長期處于低頭,固定不動的位置工作,使頸椎周圍的肌肉及軟組織會發生痙攣性改變,導致生理曲度變直,長久以往,頸椎就發生代償改變:如項韌帶鈣化、骨質增生、椎間盤彈性減退,甚至突出、椎間孔變扁、椎間隙變窄等,嚴重的壓迫脊髓及神經根,導致頸椎病發生。
2. 年齡因素 :一般認為頸椎病是中老年的一種多發病,但實際上頸椎間盤的退行性改變從20~25歲即開始,隨著年齡的增加發病率逐漸增加,到55歲左右為高峰。此后由于頸椎活動的減少等原因,發病率反而有所降低。值得注意的是,由于電腦的普及應用,頸椎病的好發年齡有前移的趨勢。
3. 生活(huo)(huo)習(xi)慣 不良(liang)的(de)姿(zi)勢是(shi)導致頸椎病(bing)發病(bing)的(de)一個重要原因。在臨床工作(zuo)中,常常能觀察(cha)到除不良(liang)姿(zi)勢外,某(mou)些日常生活(huo)(huo)活(huo)(huo)動(dong)的(de)姿(zi)勢,也可以(yi)使頸椎病(bing)癥狀加重,或(huo)出現(xian)頸椎病(bing)癥狀。
由于頸椎周圍組織受刺激和壓迫的部位、程度不同,頸椎病導致的并發癥也五花八門。其中不乏一些少見的不典型表現,易被忽略,進而影響頸椎病確診。
1. 頸性吞咽困難:主要表現有吞咽困難、食道異物感、聲音嘶啞等。與頸椎前緣骨剌壓迫食道后壁,引起狹窄或痙攣有關,易被誤診為食道癌或癔癥。
2. 頸性高血壓:主要與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或壓迫交感神經引起功能紊亂有關。
3. 頸心綜合征:易誤診為冠心病。
4. 頸性眩暈:個別頸椎病患者在改變體位時,可突然發生眩暈或猝倒,多為椎基底動脈供血不足所致,易與腦動脈硬化或美尼爾征相混淆。
5. 頸性(xing)視(shi)力障礙 由頸椎病引起的視(shi)力及視(shi)野改變,如視(shi)力下降、視(shi)野缺損,眼脹(zhang)痛、怕光等。
現(xian)如今,隨(sui)著(zhu)工作性質(zhi)的(de)改變(bian)、伏案工作人數的(de)增多(duo),頸椎(zhui)病(bing)(bing)的(de)患病(bing)(bing)人數日漸增多(duo),患者年齡也日趨年輕化。然而有(you)很(hen)(hen)多(duo)患有(you)頸椎(zhui)病(bing)(bing)的(de)白領一族對該病(bing)(bing)卻不(bu)甚了解,甚至認為(wei)頸椎(zhui)病(bing)(bing)不(bu)是(shi)什么大事。殊不(bu)知,頸椎(zhui)病(bing)(bing)若不(bu)及時施治,其危害是(shi)很(hen)(hen)嚴重(zhong)的(de)。那么,頸椎(zhui)病(bing)(bing)都(dou)有(you)哪些(xie)癥(zheng)狀?怎樣才算是(shi)患上了頸椎(zhui)病(bing)(bing)呢?
頸椎病根(gen)據臨床癥(zheng)狀(zhuang)一般分為神經(jing)根(gen)型、脊髓型、椎動脈型及交感(gan)神經(jing)型四類,其中以神經(jing)根(gen)型最為常見。下面(mian)對這四類頸椎病的(de)癥(zheng)狀(zhuang)分別加以描述。
1.神經(jing)根型頸(jing)椎病(bing)(bing)(bing):神經(jing)根型頸(jing)椎病(bing)(bing)(bing)的(de)發病(bing)(bing)(bing)率較(jiao)高(gao)(gao),主要(yao)臨床表(biao)現(xian)為(wei)頸(jing)部疼(teng)(teng)痛(tong)(tong)、麻木并放射至(zhi)枕部、肩部和手指。體格(ge)檢查時(shi)各關(guan)節(jie)伸屈、旋轉運(yun)動正(zheng)常(chang),上肢(zhi)關(guan)節(jie)無(wu)紅(hong)腫熱痛(tong)(tong)表(biao)現(xian)。中(zhong)低端(duan)的(de)頸(jing)椎發生病(bing)(bing)(bing)變時(shi)常(chang)出(chu)現(xian)胸部發作性疼(teng)(teng)痛(tong)(tong)呈針刺(ci)樣,疼(teng)(teng)痛(tong)(tong)部位較(jiao)局限,時(shi)間較(jiao)長,一般為(wei)幾個小時(shi)到幾天,有的(de)患者認為(wei)是心(xin)絞痛(tong)(tong)、心(xin)肌梗死(si)而(er)亂(luan)(luan)投醫、亂(luan)(luan)吃藥(yao)造成不(bu)良后果,有些則(ze)出(chu)現(xian)癔(yi)癥樣呼吸困難(nan),尤其是在(zai)夜間墊高(gao)(gao)枕頭(tou)睡姿(zi)時(shi)發生。一般呼吸系統無(wu)異常(chang),氧飽和度(du)、氧分壓均正(zheng)常(chang)。
2.脊(ji)髓(sui)型頸椎病(bing):該類患(huan)者(zhe)臨(lin)床上常(chang)出現(xian)脊(ji)髓(sui)壓迫樣癥狀(zhuang),表現(xian)為(wei)頸肩疼痛伴有(you)四肢麻木、肌力(li)減(jian)退、關節發(fa)僵之感。有(you)些患(huan)者(zhe)則頭(tou)痛、頭(tou)暈(yun)、肢體活動不(bu)靈、走路(lu)不(bu)穩(wen)、步態(tai)笨拙,出現(xian)胸部(bu)、腹(fu)部(bu)束帶(dai)感,大便失禁(jin)或者(zhe)便秘、排尿(niao)(niao)困難、尿(niao)(niao)頻、尿(niao)(niao)急,有(you)雙上肢冰涼感等。
3.椎動(dong)脈型頸(jing)椎病(bing):這(zhe)種頸(jing)椎病(bing)特點為(wei)將(jiang)頸(jing)部向兩(liang)側運(yun)動(dong)或(huo)者(zhe)前(qian)后運(yun)動(dong)、旋轉(zhuan)時(shi)造(zao)成椎動(dong)脈的痙攣(luan)、椎基(ji)動(dong)脈供(gong)血不足,患者(zhe)出現突然性眼前(qian)發(fa)黑、閃電般失去知覺(jue)伴倒地,倒地后由于(yu)體位(wei)的改變腦供(gong)血改善立刻恢復知覺(jue)。而這(zhe)種情況事前(qian)無任何先兆癥狀,常(chang)有反復發(fa)作的經歷。有些患者(zhe)頭痛、頭暈、惡心、視(shi)力減退、耳(er)鳴、耳(er)聾、四(si)肢(zhi)麻木,有持(chi)物落地等特殊(shu)表現。
4.交感(gan)性(xing)頸(jing)(jing)椎病(bing)(bing):交感(gan)性(xing)頸(jing)(jing)椎病(bing)(bing)患者常(chang)常(chang)頭痛、頭暈、耳鳴、耳聾(long)、視物模糊、頸(jing)(jing)肩痛、雙上(shang)肢麻木脹痛、面(mian)色蒼白,或(huo)有心慌胸悶感(gan)、心律紊亂,局部(bu)或(huo)者全身有潮熱感(gan)或(huo)發涼(liang)感(gan)、發作性(xing)出汗等特殊表現(xian)。
頸背部(bu)長期出現明顯不適的患者可(ke)(ke)以對照自(zi)己是否屬于哪一類頸椎病。如果發現很(hen)對癥,切不可(ke)(ke)麻痹大(da)意,一定要盡早前(qian)往正規醫(yi)院(yuan)獲取(qu)醫(yi)生建(jian)議和治療。
要預防頸椎病,首先要糾正生活中的不良習慣,學會自我保護,具體方法從以下幾點開始入手:
1.糾正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和習慣
生活中的不良姿勢是形成慢性勞損的主要原因,所以糾正日常生活中的不良姿勢,對預防頸椎病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看書、看電視時,不要把頭倚在床欄桿上或沙發扶手上。積極正確的頸部肌肉鍛煉可以增強頸椎生物力學結構的穩定性、強化正常的頸椎生理曲度、促進血液淋巴循環,能有效的預防并減輕頸椎病。正確的鍛煉方法是:坐立或俯臥位,雙上肢伸直并置于身后,雙手十指交叉,雙臂努力后伸,同時盡最多努力抬頭(宜緩慢),將后頸部肌肉及雙肩胛骨間肌肉盡力繃緊,持續10秒鐘后停止并恢復正常體位,盡力放松繃緊的肌肉,休息10秒鐘后再進行上述鍛煉,反復鍛煉至感覺疲勞或微出汗時可停止,不宜一次鍛煉過度,每天可進行3-5次,此鍛煉不應在站立進行,以免萬一因頭暈而暈倒。
2. 避免受寒 受寒將導致肌肉張力增高、失去彈性,從而易于損傷,張力增高也會增加椎間盤壓力、壓縮椎間隙而惡化神經根壓迫癥狀,受寒還能導致神經根周圍的炎癥加重,因此應注意頸部的保暖。
3. 長期伏案工作者及低頭手工操作者、從事電腦操作等人員
由于長時間低頭破壞頸椎生理曲度,導致頸椎生理曲度反張,故工作中宜定時休息定時左抬頭鍛煉,亦可增加工作臺面高度,盡量減少低頭的幅度。長時間固定姿勢工作者,容易導致頸部肌肉韌帶的勞損,應定時活動頸部,鍛煉增強頸背部肌肉,以增強頸部韌帶的血液供應,增強彈性,比年積累性勞損。在工作之余可做頭部“米”字點頭運動,不要按一方向快速轉頭,以免造成肌肉損傷。
4. 防(fang)止外傷(shang)(shang)和(he)落(luo)枕(zhen)(zhen) 外傷(shang)(shang)可能損(sun)傷(shang)(shang)頸部(bu)肌肉(rou)和(he)韌帶,并(bing)進(jin)一步破(po)環頸椎(zhui)的(de)穩定性,進(jin)而誘發(fa)或加重頸椎(zhui)病。落(luo)枕(zhen)(zhen)也是一種損(sun)傷(shang)(shang),因用(yong)枕(zhen)(zhen)頭(tou)不(bu)當造成,總是左睡后發(fa)病,故應合(he)理選擇枕(zhen)(zhen)頭(tou)和(he)積極預防(fang)。
X線、CT及MRI檢查均對頸椎病的常見病變具有較好的敏感性,通過病變的綜合分析,可得到較高的診斷準確率。
1.X線平片對頸椎病病變具有較高的敏感度,診斷準確率也較高。X線平片在雙斜位對鉤突增生、上關節突增生及椎間孔的觀察方面具有獨特優勢,并且價格低廉,可作為頸椎病診斷的首選,但是X線平片的表現常與臨床癥狀不一致,有時患者癥狀較重,但X片顯示病變較輕。
2.CT檢查可發現頸椎病的早期病變,對頸椎間盤的突出程度、頸椎關節病變情況、頸椎管以及頸椎橫突孔的狹窄情況等方面均可明確顯示,對頸椎病變程度的判斷具有重要意義。
3.MRI檢查(cha)(cha)對(dui)椎(zhui)間(jian)盤(pan)突(tu)出的(de)顯(xian)示比CT更為敏感(gan),可觀(guan)察到脊椎(zhui)受壓的(de)程(cheng)度,可作(zuo)為頸椎(zhui)病確診的(de)方法。臨床上(shang)可將(jiang)三(san)種檢查(cha)(cha)方法聯合使用,在X線做出初步診斷的(de)基礎上(shang),用CT或MRI檢查(cha)(cha)判斷病變程(cheng)度,以指導治療。
由于頸椎病的(de)病理改變(bian)主要是頸椎體骨質(zhi)增(zeng)生(sheng)(sheng)(sheng)(sheng)、肥(fei)大等(deng)退行性改變(bian)引起的(de),所以(yi)在飲食(shi)方面應食(shi)用含鈣類豐富的(de)食(shi)品及(ji)蛋白質(zhi)、維(wei)(wei)生(sheng)(sheng)(sheng)(sheng)素如B族(zu)維(wei)(wei)生(sheng)(sheng)(sheng)(sheng)素、維(wei)(wei)生(sheng)(sheng)(sheng)(sheng)素C、維(wei)(wei)生(sheng)(sheng)(sheng)(sheng)素E等(deng)含量高的(de)食(shi)品。專家指出,這些(xie)都是修(xiu)補骨骼、肌肉(rou)、韌帶等(deng)組織(zhi)必不可少(shao)的(de)食(shi)品。維(wei)(wei)生(sheng)(sheng)(sheng)(sheng)素類還能緩解(jie)疼痛,解(jie)除疲勞。在飲食(shi)方面,原則上是注意飲食(shi)平衡,不偏食(shi)。要根據各人不同體質(zhi),不同癥狀選(xuan)擇(ze)不同的(de)食(shi)品。
頸椎病是常見的疾病之一,治療方法很多,但缺乏統一規范,且不同療法的適應證和療效相差較大。
1.保守治療
(1)牽引治療 :牽引治療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方法。適用于除脊髓型以外所有類型的頸椎病患者(尤其是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一般情況下,癥狀較輕的頸椎病患者可在家中進行牽引。
牽引時,患者可取坐位,牽引的重量應從3~5千克開始,然后逐漸增至8~12千克或更多(但不宜超過患者自身體重的四分之一),可每日牽引1~2次,每次牽引15~30分鐘。需要注意的是,頸椎病患者在首次進行牽引治療前,一定要去醫院做詳細的檢查,只有在醫生允許的情況下,方可進行牽引治療。
(2)按摩推拿治療:按摩推拿是治療頸椎病的一種應用普遍、效果較好的方法。該方法主要是對頸椎病患者的頸、背、肩、臂等部位及各部位上的穴位進行按摩,以起到舒筋活絡、消除肌肉痙攣、改善血液循環和松解局部硬結的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一些患有后關節紊亂癥或頸椎椎節細微錯位的頸椎病患者,經治療使痙攣的肌肉得到放松后,往往要對患處進行旋轉復位治療。然而,這種旋轉復位治療要求操作者擁有很高超的手法,否則極易造成患者的頸椎骨折或脫位,甚至可導致患者截癱和猝死,因此,患有后關節紊亂癥或頸椎椎節細微錯位的頸椎病患者在進行旋轉復位治療時,一定要請有經驗的專業醫生進行操作。
(3)物理治療:物理因子的作用可深達頸椎病變的各個部位,起到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環、增加大腦部供血量、放松痙攣的肌肉、消除炎性水腫和病變對神經根不良刺激的作用。常用的物理療法主要包括短波透熱療法、微波療法、中藥電熨療法、干擾電療法、中頻調制電流療法及超聲波療法等。
(4)運動治療:運動治療主要適用于急性癥狀得到緩解后,需要提高和鞏固療效的頸椎病患者。該方法主要是通過進行某些鍛煉(如抗阻力鍛煉等),增強患者頸部肌肉的力量,以達到保持頸椎穩定和延緩頸椎退變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頸椎病患者在進行頸部鍛煉時應在自己能耐受的情況下循序漸進地進行,切不可貿然加大鍛煉的力度,以免發生意外。
2. 手術(shu)治療(liao):目前,手術(shu)治療(liao)主要(yao)適合脊髓型、病情較重或(huo)經過保守治療(liao)無效(xiao)的頸椎病患者(zhe)使用。